在大多數人的形象裏高校課堂上一般都是教師在講臺慷慨陳詞學生聽講做筆記討論但在陜西一所大學,學生們竟在課堂上愜意的喝起了啤酒,這是怎麽回事呢?
這可不是在派對的現場,而是在陜西科技大學的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的發酵產品實訓中心裏,同學們正在進行啤酒釀製課程的學習。
學生:「我比較好奇啤酒是怎麽做出來的?期望能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學到一點常識, 而且也能豐厚校園生活,還能嘗到啤酒,何樂不為呢?」 既能修學分增長常識,又能喝到親手釀製的啤酒,這門有啤酒釀製實驗的課程,每次開課都場場爆滿。記者了解到,這門課程開設於2013年,初衷是讓學生有一個親身實踐的場所。
教師:「每一年我們都會組織大一的新生來出產線進行社會實踐,我們在課堂上對於製麥、糖化、發酵進行專業的講解,讓同學們了解啤酒出產的全過程。」 8個不銹鋼材料的罐子,就是釀製啤酒所要用到的設備。其間糖化工段由糖化煮沸鍋、過濾旋沈罐的兩個復式設備組成,發酵工段由6個500L的發酵罐組成。啤酒的釀製周期需求21—28天,麥汁入罐之後,學生可以挑選不同階段品味,不同的質料配比和糖化工藝、不同類型的酵母釀製出來的啤酒滋味是不一樣的。
教師:「我們期望經過出產實訓、出產的實習,提高同學們第一第二課堂的轉化才能,能讓他們在大學期間不僅學習書本常識,還能鍛煉實踐才能,能為往後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負責教師透露,這門課的查核由「平時成績、實驗成績和閉卷考試成績」三部分歸納得出。而這兒釀製出來的啤酒,僅僅為學生實踐而設,不會對外銷售。教師們也經常能夠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話,期望來這兒進行參觀培訓。
事實上,不少大學依據學生的需求開發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課程。
天津大學開設的「燃燒我的卡路裏」21天訓練營課程廣受關註。
我國礦業大學的「戀愛心理學」;西南交通大學的「愛上雙人舞——兩性往來與相處的藝術」,都是為了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婚戀,妥善處理兩性往來。
浙江有高校開設寵物馴養、蔬菜養分與食療等課程;廈門大學開設了潛水課;山東有高校開設「死亡文明與存亡教育」「毒品與成癮」等課程,愈加靠近年青學生。
國內高校競相開設特征課程,既是高等教育自身開展的需求,更是社會進步開展的必定。相較於過去大學課堂上的嚴肅認真、有板有眼,如今「潮課」愈加活潑,靠近生活,授課內容愈加的豐厚多彩和多元化。
不過也有專家表明,高校選修課程的開設,一定要按照標準來進行,要在考慮師資、課程體系建立等因素的基礎上,力所能及,千萬不能尋求一時火爆。